很久以来,我一直坚持用讲课前的五分钟,让学生进行时政演讲,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,在这里,学生用自己所学的道理,用独特的视角评点天下事:或激情高昂,或饱含忧患,或愤世嫉俗,或真诚渴望,在这里,有思维的火花,有激情的碰撞,还有会心的微笑与共鸣,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。
1.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。
台上五分钟,台下许多功。每一次精彩、漂亮的演讲,学生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,需要捕捉到自己认为有价值、有兴趣的热点,然后进行加工整理,用所学的政治学或相关学科的知识,做出自己的评价和认知,完成由感性到理性、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,这无疑对学生观察生活、搜集信息、提炼概括、加工整理的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磨练,当然对逻辑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极有裨益的。
2. 引导学生关注实际、感悟生活。
所谓国事家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,学生不应该只埋头专研课本,满足于学会课本知识。而学习政治课,更应该突破这一传统教学的误区。人们把政治课称做解释学,原因在于它本来就应该教会学生用运政治知识读解大千世界。让学生通过演讲这种形式,观察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,让他们走近社会,用自己的心感悟、描述、注解、读解社会,而不是琐定课堂一隅。
3.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添课程的趣味性,时代性。
生活之树常青,理论是灰色的。这句话辨证的告诉我们: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际。政治课不该是脱离现实生活高高在上的,学究式的无味的枯燥的说教课。纷繁复杂的现象:气候变暖、太阳黑洞;美伊战事、以巴冲突;人民币升值、旷日持久的造假与打假,大刀阔斧的高层反腐、中法政府倡导下的文化交流…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目不暇接,处在这样的变幻之中,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又是多元的,与其照本宣科枯燥的说教,不如主动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实际,把多彩的世界引进课堂,让学生感觉学习政治课,不再是一种负担,不再感到索然无味,而从心底感觉学习的乐趣,并且感到其有用、有吸引力,这样才能改变那种被动的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,我想学”。
4. 整合思维、多角度,多侧面、调度多学科知识,认识事物。
人类为了更深入的探究世界,形成了不同学科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学科体系,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着世界,而现实生活中问题的产生本来是多因多果、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也应该是多管齐下的。时政演讲,就是要学生打破学科界限,探询问题出现的各种原因及解决的各种途径,这就要求学生整合思维,多角度,调度多学科知识去认识事物,并且这本身也是近年来国家综合考试的一种必备能力
5.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、快速反应,瞬间机智的调度的能力,活化课堂气氛。
有时配合课堂教学,教师可以指定或者限制演讲的题目,如根据经济前言让学生以“我身边的经济”为题 ,对假冒伪劣说不,钱是万恶之源吗,假如我是厂长经理……
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,指定的课题要求设计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,共同来完成。这个过程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、协作意识和精神,还有一种团队荣誉和自豪感。而课堂上,我还鼓励其他同学对演讲的同学的观点及时质疑、补充、评点,于是在这个时间捕捉思维火花,思维亮点频闪,思维调度迅捷,思维碰撞,智慧大比拼,精彩激烈。
6. 老师记录、整理、收藏,巧妙的将其作为课堂知识传授的切入点。
学生收集的许多资料也是极有保存价值的,通过记录、整理,形成资料,而且随时可以适时作为事例引入课堂教学,学生陪敢可信,亲切。当然还可以选取它们作为情景材料
进行多角度的习题演练,更有效的利用资料,对它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。